新个税来了,2019年你收入有变化吗?

19-08-28

     2018年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此次变革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机制,此项机制的引入是新个税的一个亮点,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外,还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这些专项附加扣除之后,你所需要缴纳的税款减少了,收入就增加了。那么具体该如何享受这个福利?扣除多少金额呢?又该如何申报?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专项附加扣除的适用条件和具体金额

 

项目

适用条件

扣除金额

子女教育

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纳税人的子女

1000元/月/人

继续教育

(一)纳税人的学历继续教育

(二)纳税人的技能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一)400/月,不超过48个月;

(二)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定额扣除3600

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

限额80000元/年

住房贷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1000元/月,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

(一)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

(二)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三)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

(一)1500元/月;

(二)1100元/月;

(三)800元/月

赡养老人

老人必须年满60周岁,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经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

(一)2000元/月;

(二)每人不超过1000元/月




 

二、申报扣除项的途径

(一)通过单位每月办理扣除

对于工薪阶层而言,把相关信息填报给单位之后,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像往常扣“三险一金”一样,帮忙每月代扣。补充一下,个人通过app端或web端填报信息的,也可以选择“由单位代扣”。这些联网信息可以及时被单位接收,依照你本人填写的信息,单位每月帮你预扣预缴。

(二)自行申报办理扣除

对于非工薪阶层,或者没有固定单位帮你扣税的,需要自行申报。需要注意的是自行申报办理,不能实现每月扣,需要到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按年办理,可以填写纸质/电子模板,去年度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也可以在app上填写相关信息,在线完成年度汇算清缴工作,税款多退少补。

三、个人案例

 

小明,男,35岁,独生子女家庭,在北京上班,已婚,并育有一女在上幼儿园,自己的父母都已经超过60周岁,月薪1万(扣除三险一金后),房价太贵,在北京租房每月4000元。

如果按照旧版的《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为3500元,小明应纳税所得额为6500元,对应的税率为20%,没有另外的扣除项目,那么小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0000-3500)*20%-555=745元,小明实际到手的工资为9255元。而按照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为5000元,应缴纳所得额为5000元,还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费用:子女教育扣除1000元/月,北京租房扣除1500元/月,独生子女赡养两个60周岁以上的老人扣除2000元/月,没有买房,没有大病医疗支出,小明也没有接受继续教育,所以不享受其他扣除项,小明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0000-5000-1000-1500-2000)*3%(对应的税率)=15元。从之前的745元到现在的15元,小明每个月多出来730元的收入。

 

四、注意事项

 

(一)从3岁入学上幼儿园到读博,子女教育都可以扣除,如果有两个孩子同时在接受教育,那么这一项可以翻倍扣除,每年可以享受24000元的定额扣除;

(二)继续教育是指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个人的兴趣爱好培训是不在扣除范围之内的;

(三)大病支出是在年底才可以清算一年花费的医疗费用,所以会在第二年的汇算清缴时进行扣除;

(四)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必须是首套住房,而且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这样的扣除机会;

(五)如果夫妻双方在同一个城市租房工作,那么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不能双方扣除;

(六)非独生子女,可以分摊每年24000元的扣除额度,可以平均分摊也可以约定分摊,但是每个人分摊的扣除额度不能超过12000元/年;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都需要赡养各自的父母,那么各自扣各自的,两人分别扣除2000元/月。

 

 



联系方式
上海

181 2113 8308

苏州

158 0620 7776

无锡

180 1238 1208

香港

+852-28322181